二级二图
会员招募
· 资讯
首页 > 资讯 > 专家观点 > 环科院王琪:危废行业虚火旺 面临三大风险
环科院王琪:危废行业虚火旺 面临三大风险
时间:2021-12-02来源:财新网编辑:未知

众多跨界者近年来强势进入危废处置市场,但危废行业到底是红海还是蓝海?在11月举行的一场高峰论坛上,这一话题引来业界、学界、投资界的热议。“对危废行业来说,红海与蓝海皆存在。一方面是整个危废市场越来越大,另一方面行业风险也非常大,”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王琪提醒道,这个行业很有可能存在虚火。

1123653183_15411323596881n.jpg

“2018年对危废产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年,行业集团不断并购,其他领域企业纷纷考察投资,跨界使得危废领域异常热闹。”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凯在会上发言时表示。长江证券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凌润东也提出,他一直认为危废是最具有子行业前景的板块,危废量在不断攀升,各个省的危废处置价格也在不断攀升。从大环境来看,监管一直在加强,短期内不可能放松。

王琪则追溯了危废行业的兴起。在他看来,最高法和最高检2013年对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出台了司法解释,2016年又进行修订,是危废行业市场扩张的关键时间节点。司法解释称,非法排放、倾倒、处置危险废物3吨以上的,就会因构成“污染环境罪”获得刑罚。

再加上2015年末、2016年初,江苏省相继曝光了“靖江毒地”、“常州毒地”等环境污染事件。环境高压政策之下,突然出现了大量废物没有去处的情况。危险废物又必须要送到有危废处置资质的机构处理,这就出现非常大的市场,处置价格也水涨船高。

“市场是由于这种情况造成的,很大可能有虚火在里面。”王琪进一步解释了危废处置行业面临的三大风险。

首先是政策风险。他注意到,我国目前针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尚不健全。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才增设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,人员、精力都有限。这也造成地方管理缺乏法规指导,各地管理尺度差异较大,衍生出一些灰色地带,以及造成危险废物跨省运输非常困难等情况。总体而言,政策上管理不健全造成的行业风险极大。

其次是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。“两高”司法解释出台后,“企业被迫据实上报,导致2016年我国统计的危废产生量猛增”,王琪说。根据《中国环境统计年鉴》,与2015年相比,2016年我国危废产生量增加1371万吨至5347万吨,同比增34%。

“但即使如此,到现在仍然没有人确切知道我国每年到底产生多少危废。危险废物并不是一种物质类型,包含的物质非常复杂,到现在为止我们也不知道每年5千多万吨危废到底是什么。底数、种类不明,就导致危废处置单位在建厂时摸不清市场,设计院也不知道要处理什么;投入运营时,用户也不完全清楚自己的需求。”王琪告诉财新记者。

在王琪看来,危废处置行业技术力量薄弱所带来的风险,也是投资界没有意识到的。“由于危废行业发展太快,企业如果大量投入培养技术和管理人员,当人才成熟后马上就有其他企业以较高的收入将人才挖走,这就导致没有人愿意培养行业人才。此外,相比搞证券、IT,危险废物行业的收入和工作环境对技术人才的吸引能力弱一些,”王琪介绍,到目前为止,危险废物行业甚至是整个固体废物处置行业,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,人才也极为缺乏。

危废处置利用,通常可采用综合利用(资源化)、处置(无害化)和贮存三种方式,其中处置主要采取焚烧和固化填埋两种方法。本次论坛上,有不少投资界人士提出,现阶段无害化(即焚烧与填埋)比资源化方式更值得投资。“填埋可以自主处理处置,而焚烧产生的飞灰处理需要成本,还需要填埋的资质,因此填埋会比焚烧相对值钱一些。”有券商提出。而资源化项目由于产业链太长、回收周期长、技术升级换代太快等问题,不被投资界看好。

王琪认为,目前我国针对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存在很大的缺陷,处置方式主要就是焚烧和填埋,并不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。在他看来,固体废物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。所谓的资源化本质上就是循环,包括社会循环(也就是所谓的综合利用)和生态循环,针对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是促进这些循环。

据王琪介绍,2016年,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0.92亿吨,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347万吨,这还不包括农村固体废物产生量。据估计,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10.40亿吨,禽畜粪便产生量为38亿吨。我国固体废物堆存量已超过600亿吨,其中煤矸石45亿吨、金属矿废石438亿吨、尾矿146亿吨。这些固体废物极大挑战着环境承载力。

在我国,固体废物进了填埋场之后便是与外界隔离的。他提议,可以将填埋场当做资源储存场。他还以德国地下盐矿危险废物处置场为例,该处置场设有样本库,样本库内一排排架子上摆放着储存在地下盐矿内的各种危废样品,而这些都可以作为资源以待将来利用。


版权与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及网站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而非盈利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,内容仅供参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凡来源注明垃圾发电产业网的内容,如有转载,请注明来源和作者。